教师招聘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fj.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福建中公教师网 >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来源:福建教师招聘网 时间:2021-03-22 10:50:06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1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下面将安徽省2020年8月8日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中学)考题进行汇总,供大家自我评测和练习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规定,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A项正确。
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的现代化2035》的指出,2035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是( )。
A.全面普及初中阶段教育 B.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C.全面普及高等教育 D.全面普及小学教育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的现代化2035》。《中国教育的现代化2035》规定,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B项正确。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点是( )。
A.蔡元培 B.杨贤江 C.陈鹤琴 D.陶行知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人物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内容。其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D项正确。
选项A,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教育独立的思想,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革。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B,中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形成了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他主张“活教育”,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4.“遇物而诲”,“相机而教”,说明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更具有( )。
A.科学性 B.针对性 C.系统性 D.规范性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指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抓住看到的、遇到的事和物,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体现出家庭教育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教育。B项正确。
选项A、C、D,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属于学校教育的特点,但与题不符,故本题选B。
5.下面关于素质教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B.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服务者
C.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D.素质教育会极大影响升学率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C项正确。
选项A、B表述错误,排除不选。选项D表述与题无关,排除不选。故本题选C。
6.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答案的思维过程是( )。
A.求同思维 B.求异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辐合思维也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A项正确。
选项B,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创造性思维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中小学招生实行“六公开原则"即( )。
A.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 B.公开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程序
C.公开录取方式、公开录取结果 D.公开考生信息、公开考生志愿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中规定,中小学招生实行“六公开”原则,即: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程序、公开录取方式,公开录取结果。所有要求公开的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A、B、C三项正确。
选项D,公开考生信息、公开考生志愿,不属于“六公开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ABC三项均符合题意,D选项为干扰选项。故本题选ABC。
2.下列符合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是( )。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合作共享 D.共同成长
2.【答案】ABCD。解析:题考查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相互尊重,彼此理解;民主平等,共同参与;对话合作,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故本题选ABCD。
3.下列属于下列属于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是( )。
A.过度关注自我 B.情绪的两极性 C.性别角色混乱 D.人际关系冲突
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理解。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青春期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进入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独立性剧烈增加,以自我标准衡量世界,过度关注自我。情绪方面情绪波动多变,表现出两极性。青春期,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种同一性是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的契合,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有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性别角色的混乱。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不断发展,以及存在的心理特点容易导致人机关系的冲突,例如:嫉妒、爱慕等。ABCD三项均符合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故本题选ABCD。
三、判断题
1.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题干表述正确,故本题说法正确。
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美育。美育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并不完全等于艺术教育。题干表述错误,故本题说法错误。
3.晶体智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不同发展趋势,将能力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其中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的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题干表述正确,故本题说法正确。
4.归类、列提纲和画概念图都属于组织策略。( )
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涵盖成分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组织加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和归类策略。题干表述正确,故本题说法正确。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简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参考答案】
(1)遗传素质;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影响;
(4)社会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