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fj.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福建中公教师网 > 教师资格 > 备考资料 > 教育教学知识 >
来源: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 时间:2021-02-08 14:58:56
福建中公教师网提醒您关注教资笔试知识点:印象形成效应。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请认准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备考资料频道。
印象形成效应-走进印象万花筒
一、考情分析
印象形成效应这部分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备考。单选题考查较多,主要是以概念型反选和例子型反选的形式呈现。由于考查得较为细致和灵活,因此需要考生深入剖析这部分的考点。
二、知识点剖析
(一)具体内容
1.社会刻板印象
内容: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认为群体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
例子:认为山东人都很能喝酒;四川人都很能吃辣;法国人都很浪漫。
2.晕轮效应
内容: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会对他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例子:一好百好;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认为漂亮的姑娘心地也很善良。
3.首因效应(最初效应)
内容: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例子:面试时装扮精神,面试开始鞠躬、问好;新官上任三把火;精心打扮赴相亲。
4.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内容: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例子:面试结束后鞠躬离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5.投射效应
内容: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认为别人会有与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两种表现形式:从好的方面/坏的方面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例子: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心比心;疑邻盗斧;掩耳盗铃。
(二)易混点辨析
社会刻板印象VS晕轮效应——一一群人VS某个人
例:老师认为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成绩也会很好,于是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老师的看法属于社会刻板印象;
当一个人数学学得好时,往往别人会认为他物理、化学也学得好,这是晕轮效应。
(三)框架梳理
效应 | 关键词 | 典例 |
社会刻板印象 | 特征推特征——群体 | 山东人都很能喝酒;四川人都很能吃辣 |
晕轮效应 | 特征推特征——个体 | 一好百好;爱屋及乌 |
首因效应 | 第一印象 | 面试前鞠躬问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近因效应 | 最近印象 | 面试结束时鞠躬离场 |
投射效应 | 自己推他人 | 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
【技巧提炼】
概念型单选考识记,要求要能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以掌握关键词为主;
例子型单选要求要能对应各个效应的一些典型案例,并能举一反三。
【小试牛刀】
1.【单选题】《欢乐颂》中,安迪好心提醒邱莹莹那些成功学的书都是不合逻辑的,却引来邱莹莹极大的反感。在小邱看来,安迪属于上流社会成员,他们总是一贯的以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别人指指点点。邱莹莹的这种表现是由于( )在起作用。
A.社会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晕轮效应
1.【答案】A。解析:社会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的现象。题干中,邱莹莹认为上流社会成员这个群体具有高高在上地对别人指指点点的特征,这种表现是社会刻板效应在起作用。A项正确。故选A。
2.【单选题】小燕总喜欢背后说人闲话,她看到别人聚集到一起时总感觉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因此经常和他人闹矛盾。这是因为小燕容易产生( )。
A.社会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投射效应 D.晕轮效应
2.【答案】C。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和自己类似的言行和需要。题干中小燕经常背后说人闲话,就认为别人聚集一起也是在说自己的闲话,正是“以己度人”,体现了投射效应。C项正确。故选C。
3.【单选题】王老师认为小吴是个勤奋的同学,每天都提前到教室学习。可是近期,小吴来的很迟,王老师不免心中就嘀咕:原来小吴也不是那么勤奋。这体现了( )。
A.社会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首因效应 D.晕轮效应
3.【答案】B。解析: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题干中,王老师以前觉得小吴勤奋,当“近期”小吴来得迟,这个事情影响王老师的判断,这体现了近因效应。B项正确。故选B。
推荐阅读: